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资讯 > 工作动态 > 现代流通 > 现代流通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四项举措” 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日期: 2025-08-12 09:46:27

今年以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系统组织、网络、体系和渠道优势,大力开展消费帮扶,持续推进产销对接,着力帮助脱贫地区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助力各地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架起产销对接“连心桥”。常态化开展“宁夏特产供销行”系列促消费活动,深化“一县一品·供销大集”活动内涵,形成区内外协同、系统上下联动、线上线下融合产销对接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共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58场次,农产品实现销售36.7亿元。拓展举办隆德、彭阳、大武口、同心等促消费专场活动,集中展示展销脱贫地区农产品,助力脱贫地区农产品提档升级。依托“832平台”,积极推动脱贫地区农产品上线,升级“供销宁品馆”APP,加强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截至6月底,9个脱贫县入驻“832平台”商家247家,上架产品5894款,累计销售8.86亿元。泾源县供销合作社积极争取闽宁协作资金20万元,建成了供销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

二是构建助农增收“动力源”。认真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加强驻村帮扶力量,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上半年为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30户困难家庭免费发放20吨爱心煤,为10名老党员、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5000元,捐赠马铃薯专用肥10吨,惠及农户187户。认真组织精干力量下沉西吉县、同心县、大武口区等地蹲点驻守,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农产品流通、产销对接、品牌建设等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同心县申报注册“旱漠红”红葱产品商标,推进打造红葱酱等标准化红葱系列产品;对接四季鲜、天天鲜、小任果业等企业,助力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祥和村销售4万斤吊瓜、2万斤葡萄;帮助西吉辣椒、芹菜等产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销售体系。红寺堡区供销合作社推进特色果蔬产业化经营发展,打造“红川小番茄”地理标志性品牌,构建“统一育苗—生态种植—分级筛选—冷链配送—品牌营销”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

三是打通对外交流“合作路”。持续深化闽宁协作、东西协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省区联合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脱贫县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走出去”,建立区外展销中心,助推特色农产品走出宁夏。目前全系统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设宁夏供销名优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专柜(专区)85个,今年上半年销售我区农产品2.87亿元。隆德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区外20家“隆德有礼”农副产品直营店,加大中药茶饮、粗粮、蜂蜜、粉条、胡麻油、香醋等农特产品销售,累计销售金额约1600万元。盐池县供销合作社整合优质资源,建成闽宁严实孵化联盟服务中心,研发盐州白啤、枸杞软糖、荞麦泡面等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福建省石狮市设立宁夏特产展销专柜,推动盐池滩羊、黄花菜等产品进入福建市场,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是拓宽农化服务“便民网”。稳步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重点向分散脱贫户、边缘户倾斜,提供“测土配方—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一站式精准服务,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系统累计销售各类化肥44.83万吨,土地流转22.22万亩,土地托管50.75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66.25万亩次。宁夏供销农资集团流转土地约1800亩,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等试验示范,打造全区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技术孵化基地。彭阳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建立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00余亩,完成各类蔬菜育苗8500万株,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海原县供销合作社聚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马铃薯、小麦、小杂粮等农作物生产的关键与薄弱环节,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总面积6万亩次,有效带动了小农户统一耕种管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