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资讯 > 合作信息 > 合作信息

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来源: 学习强国 日期: 2021-09-26 10:41: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要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近期,福建省供销社结合福建省委开展的“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一线摸实情、破难题、谋发展,努力开创福建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一、明方向强信心,增强深化综合改革的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确立了新发展阶段供销社工作前进航标,并为其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福建省供销社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名列第4名,5年间名次前进了9位。福建省供销社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为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在福建省13个市(县、区)供销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同时复制推广全国供销总社和福建省供销社系统试点经验,圆满完成综合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9个设区市供销社、福建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供销社、68个县级供销社全部建立社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社代会)领导下的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以下简称“三会”制度),覆盖面达100%。通过深化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以下简称社有企业)改革、建立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社资委)和投资运营平台,社有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福建省供销社全资、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7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是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福建省供销社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等,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6.78万公顷,供销助农信贷风险基金规模达5345万元,助农增信贷款服务总额7.97亿元。

三是基层组织焕发新活力。复制推广福建省长汀县供销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经验做法,福建省供销社系统65.1%的基层供销社(以下简称基层社)实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建设乡镇基层社938个,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58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46个,建设庄稼医院1323个,各类经营服务网点7440个,基层为农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四是对外合作展现新形象。2019年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农产品农资(电商)交易会及投资合作高峰论坛,33个国家和地区、35个国际组织、16个省级供销社的300多家参展商参加,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农产品农资投资合作高峰论坛厦门倡议书》,建立了“一带一路”电商合作联盟。

二、找短板剖根源,增强深化综合改革的紧迫感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在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

一是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福建供销社系统联合合作的整体优势发挥不够,上下层级之间产权、业务联结不够紧密,仍未完全形成上下贯通、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

二是服务能力有待升级。有的经营服务网点(以下简称网点)存在建设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弱、整体效益不高的问题;有的网点没有整体统筹利用,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有的网点规划布局不合理,经营范围比较传统,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三是基层基础有待夯实。基层社竞争力、带动力和凝聚力还不强,有的基层社队伍老龄化、资产老旧化,自身造血功能不强;个别基层社甚至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还不够,出资入股农民合作社比例还不够高,与农民在组织上、利益上的联结不够紧密。

四是企业改革有待深化。社有企业存在“散、小、弱”问题,上下联动发展不够,市场化运作不够有效,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不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较少。

五是工作作风有待加强。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姓农、为农、务农”的宗旨意识树立得还不够牢固,有的干部职工还存在“守摊子”“过日子”的思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需要进一步提振。

三、抓落实勇担当,增强深化综合改革的责任感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供销力量。

(一)深入推进改革强社

深化改革是增强供销社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客观需要。要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切实将供销社自身独具特色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应把握好3个关键。

一是创新治理机制。着眼构建高效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业指导体系、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纵向层级联合、优化横向企业合作。完善“三会”制度,按时召开社代会,积极争取并落实增设的监事会机构与编制。

二是理顺社企关系。落实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建立出资人监管事项清单,规范社资委工作机制,探索多种方式分级分类管控管理社有企业,强化绩效激励和制度约束。

三是密切层级合作。建立健全上下考评机制,优化供销社联合社对成员社的考核指标,建立成员社对联合社的评价机制。加强层级间联合合作,设立省、市、县三级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强化联合社为成员社、基层社服务的工作导向。

(二)深入推进服务立社

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立身之本和生存之基。应认真组织实施“保供促销工程”,构建综合性、规模化、便利化的为农服务体系。

首先,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做好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保障工作,为小规模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做好农产品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后半程”服务。

其次,要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供销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搭建,升级改造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产地加工冷藏能力和“最后一公里”冷配水平,加快形成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最后,要积极探索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试点。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合合作为核心、产业链条为纽带、要素融合为重点、共建平台为载体,引领福建农村合作经济向联合更紧、合作更实、融合更深的方向发展。

(三)深入推进夯基建社

基层社是供销社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要真正把基层社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供销社,就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做到以下3个方面。

一是强化组织属性。落实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吸引能人办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

二是分类改造提升。运用盘活可用资产、争取财政资金、重视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引进能人投资者、县级联合社帮扶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薄弱基层社整体发展质量和为农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拓展服务职能。全力推进供销社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实施县域城乡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稳妥有序推进“县基一体化”运营管理,统筹整合县域内供销社资源。积极推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摸索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

(四)深入推进以企兴社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支撑、抓手和平台,要全力做强做优做大社有企业。

首先,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规范社有企业党组织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权责边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确保法人治理结构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

其次,要突出主营主业。采取强强联合、资本整合、投融资、产业培育等方式,推动优势资源向社有龙头企业聚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最后,要强化激励约束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工效挂钩和风险共担的管理办法,建立年薪管理、协议工资和股权激励等制度,以及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绩效薪酬体系。

(五)深入推进从严治社

全面从严治社是供销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社,确保党的领导具体落实到供销社工作各领域、各环节。

首先,要加强政治建设。强化供销社联合社机关的“政治机关”意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其次,要强化监督执纪。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和监事会、社资委、社代会等供销社特色的监督优势,形成监督合力。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突出关键环节,紧盯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单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增强问责的规范性、精准性,用好问责利器。

最后,要深化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福建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砥砺“三牛精神”,以优良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六)深入推进人才旺社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要练就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作风端正的干部队伍和热爱供销、擅长经营、敢于管理、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第一,优化队伍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专业、经历结构,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正职,增强整体功能。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按照严格标准、拓宽渠道、常态发现、优先培养、加大使用、落实责任的要求,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步伐。

第二,创新用人机制。不仅要运用市场化方式,面向社会引进、吸纳或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更要广泛吸纳农村能人、农业企业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加入供销社队伍,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激发基层发展活力。

第三,实施培育工程。大力弘扬供销社文化,用好系统职业教育资源,面向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