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资讯 > 合作信息 > 合作信息

浙江省社系统农信担保公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供销合作网 日期: 2020-09-09 17:54:20

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是破解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从本世纪初开始参与组建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截至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农信担保公司33家,总注册资本14.7亿元,其中社有股份占49.7%。2019年,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担保1.5万笔、总额44.2亿元,汇总实现利润1397万元。近五年来,累计提供贷款担保服务5.3万笔157.3亿元,年均受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万余户,已经成为帮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信贷的有效载体。

现状及问题

从2002年10月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家农信担保公司成立,到目前还有33家持股或管理的农信担保公司,其中28家正常运作,2家长期停业,3家从去年开始暂停开展新业务,11个地市仅绍兴地区没有农信担保机构。从担保规模看,有11家担保公司年担保额长期在1亿元以上,占系统总规模的81%,剩余17家年担保额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从不同地区看,金华、湖州担保规模、经营收入逐年下降,宁波、嘉兴、舟山相对稳定,但杭州、温州、台州、衢州4地的担保公司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9年担保总额同比增长了82.3%。其中,温州乐清市农信融资担保公司今年上半年担保总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虽然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信担保公司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也面临不少风险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风险防范压力加大。2018年新增担保出险金额1300万元,新增代偿金额1546万元,占当年新增总量的7.9%;2019年新增担保出险金额1094万元,新增代偿金额1000多万元,占当年新增总量的0.8%。2018年风险准备金计提额5839.7万元,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2019年风险准备金计提额8209.3万元,较同期增长4成左右。不少地方政府未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旦发生出险代偿,抵御风险和损失消化能力较差。

二是资金杠杆率较低。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信担保公司平均杠杆率约为3倍,离行业均值的5倍仍相差较远。这既有业务种类的原因,也有审慎经营的考虑,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资金杠杆放大总体效应不明显。

三是银担关系不对等。大多数的系统农信担保公司仍需向合作银行缴存担保保证金,加之服务对象本身就是银行转移的非优质客户,又无法实时共享人行征信系统等,而收取的担保费率一般在年化1.5%以内,收益与风险出现失衡。

四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约1/3的担保公司经营层为兼职人员,不适应担保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高风险的准入标准,评审、决策与风险、激励机制无法匹配,同时参公的供销合作社干部兼职管理,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规性审查工作指引有直接冲突和矛盾。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浙江省政府提出建立覆盖全省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要求,是系统农信担保公司转型的重大机遇,但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的准入门槛又让大多数供销合作社无能为力。在实践中,已有9家农担机构经政府改造转型为地方政策性担保公司,注资重组后供销合作社与国资股本占比约为4:6,总股本增加了6亿元,并以政府政策优势为支撑迅速壮大业务;但也有5家因实力原因清退了供销合作社股份,直接划归地方国资管理。

银行普惠金融措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普惠金融、精准扶持“三农”的信贷增量、增速目标下,银行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了一批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农业担保的业务空间。但这类产品之外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下沉基层的融资服务,银行还是愿意利用农担公司等助贷机构来解决增信和分险。政策性担保公司恰好可以通过银担合作,较好地承接这部分的银行外溢资金。如浙江省农担公司已经与77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总授信额度达550亿元。

金融强监管导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金融强监管政策导向对担保公司的担保决策、风险金计提、内控管理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倒逼担保公司合法经营、规范运作,提高抗风险能力。在要求担保公司必须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供销合作社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对担保公司的管理方式,防止风险对担保业务开展的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数据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银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其信贷风控模型越来越专业化、全面化,对担保公司的增信分险功能造成较大冲击。这种形势下,系统农信担保公司必须要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担保业务深度融合。杭州市供销农信担保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重构业务信息系统、量化风险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经营效率和风控水平。

对策建议

推进系统担保公司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各级供销合作社和各担保公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治理机制,创兴业务模式,守住风险底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系统农信担保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化规范审慎经营。加快完善财务会计、尽职调查、评审决策等担保公司内控制度,严格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管理农信担保公司的有关规定,确保合法合规运行,防范潜在风险隐患。深入挖掘培育优质客户,重点扶持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乡村旅游等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全面深化联合合作。充分利用农合联平台、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融入产业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不断拓宽担保服务范围。加快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进“政银担”试点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农信担保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与农信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协调给予优质的担保农业主体适当的利率优惠,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

优化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信担保公司积极申请相关担保补助和风险补偿资金,同时发挥好“三位一体”农民合作基金在农业担保服务风险补偿及损失弥补的关键作用。尝试建立农业保险配套机制,适时引入贷款保证保险,进一步分散农信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有序厘清供销合作社机关与农信担保公司的职责边界,坚持社企分开,以管资本为主,维护出资人权益。健全农信担保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坚持市场化运作,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领导干部在农信担保公司兼职问题,坚决杜绝人为道德风险对担保公司运营造成的影响。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具有银行、担保等从业经历的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担保公司中,改进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适当提高绩效奖金比重和福利性补贴。注重业务培训,重点提高保前调查评估和损失追偿能力。正确看待担保风险,建立容错机制,明确容错免责具体情形和界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