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为农服务初心 践行供销事业发展使命——解涛党课

来源: 机关党委 日期: 2019-07-12 16:25:00

按照党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统一安排,以“牢记为农服务初心 践行供销事业发展使命”为主题,和大家探讨三方面问题:第一,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沿革、职能作用、传统作风是什么;第二,继承和发扬供销系统优良传统,新时代供销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初心”和“使命”;第三,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追寻发展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供销合作社从我们党成立伊始,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担负着中国农村中举足轻重的商品流通主渠道重任,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新时代的供销人,必须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只有铭记奋斗历程,才能时刻不忘初心。

 (一)历史悠久曲折

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有悠久的历史, 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的《附加决议案》中明确指出,“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工人利益的自卫组织,共产党需注意和活动此组织”。据此,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中共湘区委员会积极倡导组建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毛泽东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亦把合作社运动列为“14件大事”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合作社已成为重要的根据地经济组织。中央苏区境内建有417个消费合作社,并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1943年10月,毛泽东的《论合作社》一文,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对合作社经济如此重视。他指出,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力才可以大大提高,这种办法,可行之于各抗日根据地,将来可以行之于全国,这在中国经济史上是要大书特书的。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合作社已在解放区大量发展。例如,到1949年底,东北全区除成立大区总社外,还建立了省市社14个、县市社175个、基层社8319个,社员528.7万。为新中国的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49年11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成立,主管全国合作事业。1950年7月,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1954年7月20日,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修改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改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此后,供销合作社事业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195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并到商业部合署办公。1962年,恢复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分开。1970年,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工商管理局正式合并组成商业部。1975年,周恩来病重住院期间指示:中国农村大,农民多,农民问题是我党始终要注意的问题,要加强农村商业工作,恢复供销合作社。中央决定恢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982年再次与商业部合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保留,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总结供销合作社过去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明确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5年3月,中央出台11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顶层设计,这是1995年后,时隔20年再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文件,在供销合作社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宁夏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与全国有着相似的经历。1936年7月,中央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到盐池县指导成立了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城区消费合作社,拉开了宁夏供销合作社探索与实践的序幕。1950年4月,成立宁夏省合作事业管理局。1952年12月成立了宁夏省合作社联合社,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至1984年,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也经历三合三分。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担全区供销合作社行业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2015年自治区党委出台3号文件,要求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为重点,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新型基层组织体系“两个体系”,把供销合作社改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供销合作社在建国后的40年中,与商业系统三合三分的曲折发展过程,就是进一步探索向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在这个曲折发展的阶段,供销合作社顽强地生存下来,充分证明它是合乎中国国情的一种经济组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作用不可替代

“供”与“销”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供销合作社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搞活城乡商品流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秉承为农服务宗旨, 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综合实力明显壮大, 逐渐成为引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是供销社的性质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制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帮助农民实现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推行大田托管,让供销合作社成为农民的“土地管家”,深受农民的青睐。 二是供销合作社宗旨就是“为农服务”。与一般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更多的是承担着“为农服务”的责任,这就是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体现。三是供销合作社能提供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发挥供销合作社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的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为农服务从流通环节延伸到产业链全过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广袤的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根,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本,农村离不开供销合作社。

(三)传统作风优良

供销社从在战争年代的革命根据地产生,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供销合作社有哪些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呢?

一是千方百计扶持农业生产, 全心全意为农民社员服务。这是供销合作社优良传统中最根本的一条。供销合作社性质决定了与农业、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农民生活服务, 切实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情,是供销合社的办社宗旨, 也是供销合作社的优良传统。

二是依靠群众办社,真情服务农民。供销合作社一开始就是依靠农民群众办起来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群众是供销社的服务对象, 也是供销社的依靠对象,供销社离不开农民, 农民也离不开供销社。离开了农民群众, 供销社的工作就没有任何出路。
    三是艰苦奋斗, 勤俭办社。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 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也是供销合作社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供销人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己任,矢志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在供销合作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育了极具代表性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凭借“一颗红心、一副铁肩、一双铁脚板”,用扁担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树立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心系群众、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北京市原房山县周口店供销合作社职工常年背背篓上山,又收购又卖货,树立了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背篓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供销合作社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一代又一代供销人的不懈努力,供销社的优良传统作风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供销系统的优良传统作风,这是我们庄严而神圣的职责,也是供销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长期任务。

二、明确初心使命,坚定前进方向
    (一)不忘建社初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提醒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初心和使命,他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任何事情都会要有初心,而组建任何组织也都必然有初心。对于供销合作社来说,什么是初心?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正如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一样,作为共产党发起组织的供销合作社,她的初心就是为农民服务。

首先,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社的重要论述中去认识理解。2013 年 7月 11 日,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正定县塔元庄村,视察了由供销合作社主导建设、塔元庄村“两委”和正定县城关供销合作社共同管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详细了解超市经营情况后,高兴地对县社主任说:“把超市开到农村,把社区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你们的工作做好了,我就放心了。”同时指出,超市连接百姓生活,是农村服务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要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总书记还要求“供销合作社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由此可见,供销社的初心就是为农服务。

其次,要从回顾发展历程中去认识理解。供销社成立初期,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也是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供销社6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艰难前行阶段,还是探索成长阶段,始终围绕的是初创时的初心使命,就是做好为农工作,搞好合作经济,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

第三,要从当前供销社综合改革形势中去认识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开篇就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明确了“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的原则,提出了“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改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的综合改革要求。供销人的初心使命更加清晰明确。

(二)牢记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 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部署推动。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寄予厚望。他多次就充分用好供销合作社这支力量,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 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光靠看是看不准的,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再加上政策引导,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轨道。”在讲到“谁来种地”的问题时,他强调“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生力军,要积极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 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因此而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之中。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进行部署。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述,解决了供销合作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改”“怎么改”的问题。为供销合作社在新时期担当新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除了2015 年中央 11 号文件明确指出, 供销合作社“完全有条件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更好发挥独特优势, 担当起更大责任”。要求供销合作社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之外。2014年以来,中央连续6一号文件对供销社改革发展做出部署安排要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发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新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供销社长期以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一头连农村、一头接城镇, 有覆盖全国、体系完整的经营服务网络,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尤其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可有大为。

供销合作社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为农服务的使命始终是供销社生命力和价值之所在。所以一定要真正领悟总书记提出的不但要为农而且要务农、姓农的深刻内涵, 坚守立身之本, 无论是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还是经营服务各项工作, 都要一心一意地奔着为农服务而去。

(三)坚定发展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自 2004 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16年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凸显出“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基于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国家战略,任何时候都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紧缺,资源环境“硬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土地流转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依托基层社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开展全程或环节托管服务,能够解决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供销总社信息称,已有 28个省(区、市)供销合作社组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 1.8 亿亩。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谁来种地”问题的关切切中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要害,供销合作社通过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确实发挥出了生力军作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我们宁夏的这项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这是我们每一个供销合作社人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和必须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按照全国供销总社在推进综合改革时提出到2020年,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土地托管等服务面积超过2亿亩;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社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综合服务社发展到45万家,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系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35年,建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更加紧密的产业融合新体系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生态服务体系到2050年,全面建成与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重要力量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坚定做好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道路自信和事业自信。

三、热爱供销事业,践行初心使命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出发,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成为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担当起更大责任。要求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供销社指示批示精神,热爱供销事业,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城乡一体化,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核心,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为重点,坚持不懈的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有“为”才有“位”,供销社的历史曲折光荣,未来前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的批示精神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与任务,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供销人应始终不忘为农服务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一股奋发有为、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树立一种对组织负责、对岗位负责、对农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姿态,主动把自己融入到全局的中心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供销合作社作为党的农村工作队伍的组成部分,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好地发挥独特优势,担当起更大责任,迫切要求供销人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系统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热爱和忠于供销合作事业,切中农业所要、农村所需、农民所想,敞开为农服务的情怀,练就脚踏实地的本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扑下身子投入供销合作事业,为解决好农民群众的“事情”贡献力量。

(二)弘扬优良作风,积极开拓创新。将传承“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转化为我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努力造就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的奉献精神,汇聚起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一要敢于吃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解决现实中的难题。二要狠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狠抓落实没有捷径,就是苦干实干,马上就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加大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尤其是重点工作,要以敢于担当的品格,立说立行的态度,“办就办好”的决心和能力,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不能文件一发、会议一开,就万事大吉,不了了之。三要勇于创新。总书记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当前,党组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加快建设“五个供销”,需要我们保持咬定目标、奋力求成的干劲,保持攻坚克难、一抓到底的拼劲,保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劲,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加快建设“五个供销”的紧迫感,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创新没有大小,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工作、具体环节上寻找创新点。把握三点:要认真学习,理解政策。这是创新工作的思想和认识准备,只有理解了政策才能落实好新的工作任务。要认真思考,提出见解。每项工作既有规律性,又有内在的本质特点,要善于发现新的动向,提出自己对工作决策、措施的观点和看法或思路。要认真谋划、制定方案。能否有创新,关键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也就是顶层设计,要有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每项主要工作都应该有一个实施方案。

(三)明确改革方向,坚定发展信念。中央关于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决定对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造为农服务骨干力量;一是打造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只要是“三农”生产生活需求的,特别是那些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就是供销社应该积极去做并努力做好的事。当前,针对使外界不知道供销社在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对供销社存在的价值和地位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精心梳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结合点,主动对标乡村发展战略,在结合点上下功夫,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流程中。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走向农村、走近农民、强化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要探索建立村级社的策略和方法,指导各市县分步规划,重点突破,使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站位更接地气;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应该关注如何把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与农村集体经营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纵深发展,建立对接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探索与基层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合作,形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合力,彰显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提高能力素质,推进事业发展。当前我区供销系统人才匮乏问题凸显,尤其是推进综合改革、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作为供销社在新时代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虽然做了很多具体事情,但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引起社会关注的重点、亮点工作不多,说明我们的干事创业能力素质还不强。作为机关干部必须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在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打好基础。一要培养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带领职工在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二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有奉献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社有企业服务“三农”的开拓能力。三要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社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和提高技术服务本领,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五)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社兴我荣,社衰我耻”,供销社的兴衰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只是领导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奋斗。但从当前干部工作和精神状态看,尤其是年轻干部作为机关有活力和未来骨干的群体,还存在着骨干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力不足、交流沟通不够、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熟练等。这些现象有客观因素,如处内分工不均衡、岗位配置不匹配等,但主观上还是我们自己主动作为的意识和勇挑重担的精神不够强烈,工作中依赖性较大。要重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大家发挥特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前提条件。一要摆正位置。按照岗位职责和领导安排,积极主动的做好各项工作,做到不论办任何事情,上级指示的、领导交办的、其他部门委托的、下级请求的,都要不推不拖、不等不靠,办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受得起重托,担得起重任。二要善于沟通。办事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思想上的一致、工作上的同步,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沟通,即处室要重视与有关厅局、处室之间、各市县、各企业间的沟通,个人要注意与本处工作人员、有关处室工作人员的沟通,不能将自己的工作封闭起来,重要工作要主动沟通、亲自沟通、第一时间沟通。三要密切配合。机关工作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一个开放的集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做好工作联动性、互动性的基本要求,处室要重视与有关部门、各处室、单位的配合,个人之间更要配合工作。只要做到这几点,就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工作发展和个人进步的空间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